8 月 21 日
陕西省教育厅发布
陕西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关于印发
《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容如下
↓↓↓
各设区市教育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体育局、文物局、消防救援总队、妇儿工委办公室、团委、妇联、科协、关工委,杨凌示范区教育局、党委宣传部、网信办、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体育局、文物局、消防救援总队、妇儿工委办公室、团委、妇联、科协、关工委,各普通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委厅有关直属单位:
现将陕西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制定的《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联系人:郝文卓
电话:029 — 88668663
陕西省教育厅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省科技厅
陕西省公安厅
陕西省民政厅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陕西省体育局
陕西省文物局
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
陕西省人民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共青团陕西省委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5 年 8 月 13 日
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和协同育人新格局,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工作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打造线上线下 " 三秦家长学校 "
推动省、市、县(区)、校 " 三秦家长学校 " 建设全覆盖,建立 " 教育部门牵头、跨部门协作、线上线下融合、高校 + 专家支撑 " 的工作机制。线上依托 " 三秦家长学校 "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由省级 " 三秦家长学校 " 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协同,用好 12356(心理援助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和 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三条热线,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定期推送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线下成立省、市、县(区)、校四级 " 三秦家长学校 ",由教研部门具体负责,借助高校专家智力支撑,联合团省委、省妇联等社区服务站点,构建省、市、县(区)、校四级联动体系,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
省级 " 三秦家长学校 " 负责统筹规划线上平台建设与运营,打造集资源库、直播课堂、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服务平台,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提升市、县(区)级成员实践能力。市、县(区)级 " 三秦家长学校 " 结合本地实际,深入重点区域、学校、班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做好本区域家长学校建设和家长培训工作,指导校级家长学校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收集和推广本区域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校级 " 三秦家长学校 " 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大讲堂、大家访、家庭教育沙龙等系列活动及困境儿童青少年个性化指导服务。
二、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一)推进馆校合作,强化学生价值观教育
深化馆校协同机制,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广泛组织学生参加 " 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 " 教育活动,在现实情境中增强体验和感悟。探索创新 " 开门办思政课 ",尝试把思政课开到课外校外,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场馆,通过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让课堂内容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可看、可听、可感知;打造中小学思政 " 金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示范课,建设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案例库,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有效性。
(二)推进医教互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加强有效干预,汇聚多部门合力,打通快速转介就医 " 绿色通道 ";坚持预防为主,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发现工作机制,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开展 " 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行动 ",强化近视、龋齿综合防控,全面实施 " 学校明亮工程 ";支持从事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与学校、幼儿园建立协同机制,推进医务人员担任中小学校、幼儿园健康副校(园)长。加大科普宣传,倡导家长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学校创设有爱、有趣、有成就感的教育环境,为全社会搭建医教协同合作服务网络。
(三)促进体教互融,强化学生健康体质
全面落实 " 健康第一 " 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2 小时;依法依规处置学生运动伤害事件;探索发布青少年体育运动 " 地图 ",支持高校、社区(村)及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生开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字画像等,合力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四)促进家校互动,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建立健全社区(村)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强化社区(村)" 两委会 " 的协同育人职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家长学校、社区(村)家庭教育服务站点等阵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念和 " 双减 " 等重大教育政策,引导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聚焦困境儿童,强化关心关爱,保障困境儿童均等享有高质量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指导中小学校创新家校联系方式,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册、社区(村)活动等多种途径,提升沟通效果。
(五)促进社教同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深化读书行动,学校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家长要重视阅读并不断提高阅读指导能力,社会要充分利用相关图书资源,策划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教育活动和课程资源。提升科学素质,统筹各类科普教育阵地和资源,在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统筹用好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探索家校社劳动教育全覆盖有效途径。
(六)促进警校同步,守牢校园安全底线
坚持预防为先,以农村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加强 " 三防 " 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强化风险处置,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协调机制作用,紧盯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热点问题,健全完善涉校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机制,指导学校加强跟踪评估,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加强综合治理,持续开展 " 护校安园 " 专项行动,完善 " 护学岗 " 机制,严格落实 " 高峰勤务 " 制度,加强校门口及周边秩序维护。健全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管理机制,强化以宣传引导为主的师生、家长法治宣传教育。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
三、强化保障措施,推动 " 教联体 " 建设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以 " 三秦家长学校 " 为抓手,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 教联体 " 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由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将 " 三秦家长学校 "" 教联体 " 建设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谋划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完善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政策保障,全面统筹并积极争取属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相关部门、社区(村)街道、社会资源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落实育人责任,要主动与学校建立工作对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协同方式、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围绕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时间轴和空间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条件保障,凝聚育人合力。
(二)规范建设工作。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牵头构建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推动学校因地制宜建立 " 教联体 ",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促进职能部门、学校、街道社区(村)、社会资源单位与家庭之间共同参与、平等合作,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力争 2025 年底,50% 的县建立 " 教联体 ",到 2027 年所有县全面建立 " 教联体 ",推动省市县(区)校 " 三秦家长学校 " 全覆盖,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好 " 三秦家长学校 " 等媒体平台对 " 教联体 "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进全社会形成浓厚正确的教育观和育人观、成才观。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含中职学校)、幼儿园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投身 " 教联体 " 建设的积极性,为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为中小学生及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人文环境。
来源 / 陕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