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5小时前

【文明西安】“破圈”密码!6000+ 惠民演出、多部精品力作…西安秦腔正青春!

8 月 20 日,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 丝路秦声 千年回响 " 秦腔文化主题新闻发布活动,通过情况介绍、现场互动、剧目展演、沉浸体验、点位采访等形式,展示我市在秦腔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发展成就,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西安市聚焦 " 文化兴市 " 发展战略及秦腔艺术传承发展领域推出的系列举措。

据介绍,《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西安市秦腔艺术保护发展实施意见》《西安市进一步推动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为秦腔艺术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精品创作方面,西安市通过对中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西安演艺集团的专项资金支持,为秦腔精品创作筑牢根基。在此推动下,《陕北往事》《无字碑》《李白长安行》《昭君行》《杨门女将》《逐梦桃花源》等一批力作脱颖而出,先后斩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展演剧目、省级 " 五个一工程 " 奖等重要奖项。

在打造秦腔惠民品牌方面。近 3 年来西安市累计开展惠民演出 6000 余场次,其中秦腔剧目占比超 70%。目前,秦腔艺术已在易俗大剧院、开元大剧院、市工人文化宫等场所落地。未来,西安市将在此基础上增设 10 个左右惠民示范展演点,加速构建 " 东南西北中,送戏到身边 " 的秦腔惠民新格局。同时,《西安有戏》《百姓舞台》专栏、秦腔戏迷短视频大赛,秦腔视频短剧《火焰驹》开创戏曲竖屏短剧先河,被中国日报向海外观众推荐;3D 电影版《三滴血》、秦腔虚拟数字推介官 " 秦筱雅 " 等创新形式深受群众喜爱。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县开展的 " 戏迷达人秀 "" 戏迷大赛 "" 秦腔戏迷擂台赛 " 活动期间,周至县乡村戏曲大舞台、长安区群众秦腔擂台赛吸引 5000 余名群众登台献艺,300 余万观众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观看,引发热烈反响。

人才培养层面,西安市大力弘扬 " 名师传艺、口传心授 " 传统,支持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及省级传承人、资深表演艺术家设立 " 名师工作室 ",确保秦腔艺术代代相传;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演员和骨干人才赴北京、上海等地文化艺术院校进修;推动设立 " 秦腔传承班 ",以定向委培方式输送 " 科班 " 新苗;在中小学和高校设立秦腔社团与选修课,推动秦腔从 " 进校园 " 迈向 " 驻校园 ",持续厚植传承土壤。

沉浸体验秦腔艺术文化

古老韵律与时代共舞,持续焕发新生力量

为进一步探寻秦腔文化根脉。会后,一场关于秦腔艺术文化魅力的深度体验游正式开启。

▲易俗社 -《三滴血 · 虎口缘》片段展演,图源西安发布

▲三意社《火焰驹 · 表花》片段展演,图源西安发布

▲西演青年团《美猴王 · 闹天宫》片段展演,图源西安发布

在百年易俗社剧场的舞台上,一场精彩的秦腔经典剧目 " 串烧 " 接连上演,易俗社的《三滴血虎口缘》片段、三意社的《火焰驹表花》片段、西演青年团的《美猴王闹天宫》片段轮番登场,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展演结束后,演员们热情邀请体验者上台,近距离感受秦腔文化。大家在指导下试穿传统戏服,认真学习体验秦腔的唱腔、身段及武打动作,不少体验者纷纷举起相机,定格下这珍贵的瞬间。繁复的戏服、看似简单却颇具难度的唱腔,打破了秦腔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让这门古老艺术更显生命力与温度,也让秦腔艺术传承的使命感悄然沁润每一位体验者心间。

秦腔文化从未因世间变迁而停滞,秦腔艺术也未随历史进程而褪色。在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与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内,丰富的馆藏品诉说着易俗社与秦腔的过往:历代艺人的传奇故事、经典剧本手稿、各类传统戏服 …… 这些实物与文字详尽展现了易俗社百年来为秦腔艺术扎根、发扬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本次活动,全方位展现了西安市在秦腔艺术传承创新之路上的坚守初心、担当作为与丰硕成效。下一步,西安市将继续以文艺院团为主阵地,秉持驰而不息的执着精神,深耕政策赋能、精品创作、文化惠民与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向世界彰显秦腔之美,让这门千年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让 " 丝路秦声 " 跨越时空阻隔、响彻四海八方。

来源 / 文明西安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