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7小时前

平安银行高新支行被指误导存款变保险,七旬老人维权遇阻

" 去存款,结果却办成了保险,而且两个多月过去了,连个纸质的合同也没有,更不知道具体条款是啥 ……"8 月 18 日,家住西安市草滩的张女士致电华商,称 6 月中旬老伴儿去平安银行高新支行办理存款,结果 7 月底亲戚帮他查看手机银行时,才知道竟买成了保险。一想到随后两年还要缴 20 多万的保费,夫妇二人多日来寝食难安 ……

反映人:打开手机才知老伴竟买了 12 万元保险

张女士称,以前在西安高新区住的时候,经常去位于科技二路的平安银行高新支行办理存取款,渐渐地与该行一位客户经理贾某熟悉了。正因如此,后来家虽搬到了草滩,但 6 月 11 日有笔 12 万元的存款到期,年过 7 旬的老伴在接到贾某电话得知有利息高的存款后,仍前往办理。考虑到老伴记性差,张女士还在他出门时,叮嘱了几声是去 " 存款 "。

" 那天回家后,他跟我说存了三年的定期存款,但没拿到存单,说是银行纸质存单没有了 ; 想着钱存在银行里也没事,就慢慢把这事忘了 ",张女士称,当时老伴儿回来还跟她说,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过 2.5,觉得挺划算。谁知到了 7 月底,有个年轻的亲戚到家里做客,一打开老伴手机才发现他买了 12 万元的保险," 他一听是保险,差点气晕过去,我也连着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张女士的老伴儿徐师傅当即赶往平安银行高新支行确认,结果确实是买了保险。考虑到按险种要求明年、后年还要每年交 12 万元的保费,夫妇二人的退休金又不高,因此十多天来一直打平安保险投诉电话,要求退保。"8 月 11 号下午 4 时多,保险公司一个人和我们在银行面谈了 , 说周五会答复 , 可并未回复。我们就打了银监会 12378",张女士告诉记者,即便是买了保险,也应该有个纸质合同,截至目前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没给," 手上连个纸质的保险合同都没有,怎么能保证合同条款的公平公正 ?"

平安银行高新支行:当时老人确认了保险合同 银行有 " 双录 "

从徐师傅持有的一份 " 平安银行个人账户交易明细清单 " 看,他在 6 月 11 日有一笔 12 万元的交易,交易地点为 " 平安银行 ",属 " 网上支付消费 ",交易对方信息栏为 " 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徐师傅告诉记者,当天去平安银行高新支行之前,客户经理贾某联系他,推荐一个保本保息年利率 2.5 的存款,去后在贾某和另一位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操作了自己的手机," 我平时不会上手机银行,也不知道在哪儿看,来银行要求退保,也是她们手把手教的 "。

8 月 19 日下午,记者来到平安银行高新支行问及客户经理贾某,工作人员称此人正在休假。就徐师傅夫妇的诉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负责人表示,徐师傅并非对自己购买保险一事不知情。她称,根据工作要求,徐师傅购买保险时,每一步银行工作人员均对其进行了录音、录像的 " 双录 " 确认,而且电子合同也由其本人签字确认了。就其退保要求,她介绍,在 " 双录 " 后有 20 天的犹豫期 ; 在签电子合同后,还有一个 20 天的犹豫期,且在犹豫期内,手机还会有提示,但徐师傅均未在犹豫期内提出异议。

对徐师傅至今未拿到纸质合同的说法,该负责人称,电子合同就在其手机银行内,而且是经过其签字确认过的。未拿到纸质合同,是因为本人并未提出要纸质合同。

徐师傅称,自己在所谓的犹豫期里没有接到过任何提示。由于平时不会看手机银行,有问题都是用微信或打电话向银行客户经理了解。而当时购买保险时的 " 双录 ",实际上自己还以为是在为办理存款所录——在 " 录音、录像时,我是不能 ( 自由 ) 说话的,只能说‘是’或‘不是’,‘同意’或‘不同意’ "。

律师观点:老人的退保主张具有一定合理性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老人欲退保的主张具有一定合理性。他指出,徐师傅在此次交易中存在着一定被误导销售的嫌疑,如老人称客户经理贾某联系他时说的是有利息高的存款,且老人去银行也是奔着存款去的,但最终却办成了保险。虽然银行有 " 双录 ",但老人表示在 " 双录 " 时以为是办理存款所录,自己又只能说 " 是 " 或 " 不是 "," 同意 " 或 " 不同意 ",这中间可能存在银行工作人员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因此,若能证明银行存在误导销售行为,老人有权要求退保。此外,老人未充分知晓合同内容,老人称两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有拿到纸质合同,且平时不会看手机银行,对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并不清楚。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应将保险合同等重要文件提供给客户,在此背景下,由于老人难以对保险产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故而其退保主张具有合理性。

赵良善建议,老人可尝试再次与平安银行高新支行及平安保险公司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出存在的误导销售问题,要求全额退保。若协商无果,老人可以拨打银保监会投诉热线,向其反映银行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误导销售、未提供纸质合同等问题,请求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当然,老人亦可直接诉诸法院。

近年来," 存钱变保险 " 事件屡屡发生,但诉讼的结果往往以储户败诉居多。虽然多数储户表示,自己是来银行存钱的,最后的 " 投保 " 是因为受到了误导。但在法院审理中,由于储户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能区分存钱和投保的区别,且有本人签名确认,加上难以提供被误导的证据,其储户的诉求便难以得到支持。不过,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天津西青区支行、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等,因误导投保人、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以及夸大保险责任、承诺收益等,先后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北京监管局各罚款 20 万元和 13 万元。这些案例说明,银行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应如实向消费者介绍产品情况,不得夸大或误导消费者。

来源 / 华商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