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海河,水波温柔,灯火可亲。2025 年国庆、中秋假期相逢,节日氛围在津城被点燃。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假期,有着特殊的注脚:不久前,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圆满落幕,留下的不仅是国际友谊与合作的共鸣,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 " 后峰会 " 效应的新动力。河北区顺势而为,推出 " 津遇上合 · 乐享北岸 " 系列文商旅体活动,涵盖五大阵地、九大主题、五十项内容,将历史街区、名人故居、非遗文化、现代艺术与市井生活巧妙串联,用书香,把节日的浮躁沉淀成安静的思考;用市集,把城市的古老记忆点亮成新潮的消费;用音乐,把桥与河、城与人链接成共同的节拍;用美食,把异乡游客也带入 " 家 " 的氛围。这是一次文化的呼应、经济的激活,也是城市精神气质的再度呈现。
走进河北区,就走进了天津的文化深处。第三届 " 饮冰室文化节 ",是此次假期活动的重头戏。
梁启超曾以 " 饮冰室 " 为书斋之名,寄托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的家国情怀。如今,这份精神被重新激活。音乐会、专题展览、书房雅集、家风活动、研学课程…… " 饮冰室合集 " 的多元表达走向意风区、天美艺术街区,甚至通过骑行预热等方式,链接更广泛的人群,让历史不再只是馆舍里的陈列,而是鲜活的生活场景。
在意风区的 " 大先生的书房 ",游客刘女士带着孩子认真听讲解:" 我们希望孩子能在旅行中学到书本外的东西。梁启超先生的精神,对今天依然有启发。"
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小王说:" 这像是一场‘书香游牧’——从历史街区到名人故居,从展台到咖啡馆,书籍串联起假日里的意风区。白天在市集里买了手作,晚上在书店享受阅读时光,感觉假期过得特别充实。"
文化在这里,不只是 " 看见 ",更是 " 走进 "。
市集生趣:国潮雅玩,古今交融皆成趣
文化需要根基,根基就藏在市井气息和年轻活力里。
今年国庆,国潮民族路市集再次升级。不只是买卖,更是体验。非遗手作、非遗食品、非遗文创,尤其是首发的天津景点邮票巧克力、冰箱贴、香囊挂饰,让很多游客 " 把天津带回家 "。摊主张先生边招呼顾客边笑着说:" 这几天卖得比平时一个月都多,大家喜欢我们的非遗香囊,销量翻了几倍。"
在一宫,潮玩与中古玩具市集成为年轻人的狂欢。从 " 恶龙峡谷 " 到 " 玩胶传奇 ",近百个摊主汇聚,形成独特的假日风景。00 后小陈和朋友们一路打卡,他说:" 这比网购有趣多了,这是假期里最青春的‘小宇宙爆发点’。"
此外,以扭蛋机、盲盒为核心的动漫快闪区、挖矿漫画节,则以更潮流的方式,让年轻人找到了 " 心跳点 ",精准把握年轻消费心理,体验感、收集癖、社交分享,一个都没少。河北区懂得,文旅消费的重心正在向年轻人转移。市集,不只是买卖场所,更是文化的展示窗口、青春的聚集地。
艺境夜游:河畔声光,诗与远方同入画
河北区深知,文旅光有烟火气不够,还要有艺术气息;光有白天经济不行,还要有夜间活力。于是,这个假期,海河的夜晚成为最美的舞台。
天石舫码头的亲水平台上,连续上演的 " 桥见海河邂逅浪漫 " 桥边音乐会,把交响乐、流行乐、合唱带到市民身边,让艺术走出厅堂,成为海河夜景的一部分。参演乐团的小提琴手张老师说:" 在露天演出,观众的掌声和海河的风一起吹过来,这种感觉特别动人。" 夜晚的海河,不再只是灯光秀场,更成为艺术、历史、生活交融的情感空间。
曹禺剧院里、天美艺术街区圆厅内,话剧《雷雨》的经典片段再次上演,观众席里不少年轻人第一次感受曹禺笔下的 " 雷雨 " 震撼;德云社的相声、鼓曲演出,让笑声在节日夜晚回荡。游客小赵说:" 白天逛市集、品美食,晚上听音乐、看演出,这才叫完整的假期。"
没有美食的假期是不完整的。天美艺术街区的 " 流水席 ",用一种开放的方式让美食走上街头。商户们端出招牌菜,市民游客提前预约就能 " 拼桌而坐 "。那种氛围,更像是一次共享的 " 城市家宴 "。一位外地游客感慨:" 这次来天津,不仅是观光,更像是融入了城市的节奏。"
人生须有生气。河北区的假日经济,正是这种 " 生气 " 的写照。它让节日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名片,也让世界在这里读懂天津。(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通讯员 蒋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