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新赛场前,覃海洋在初秋的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回望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巴黎奥运之旅,畅聊赛场内外的心路感悟,展望通往洛杉矶的未知旅程。
逆境重生,韧者蜕变。学会与压力共处,在风雨中重塑自我," 找回自己 " 的覃海洋依旧为梦想全力以赴,却更懂得漫漫逐梦征途的张弛之道。
巴黎是一场 " 成熟之旅 "
" 当时觉得非常失败,回过头看,其实是一件好事。" 巴黎奥运会落幕一年有余,面对覃海洋,那趟至暗与璀璨交织的旅程,依旧是绕不开的话题。去年夏天,置身高压笼罩的拉德芳斯游泳馆,他在短短几日里尝尽单项折戟的绝望与接力夺金的狂喜。重提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给出自己的定义:" 我觉得那是一场‘成熟之旅’,让我重新认识并找回自己。"
被结果主宰的竞技赛场,失利背后的客观原因时常会被忽略。抵达巴黎不久就发烧不适的覃海洋,赛前已感觉状态不佳。100 米蛙泳半决赛后,他身心俱疲,茶饭不思," 好像已经看到了失败 "。背负巨大期待跃入决赛泳池,第七名的成绩难符外界预期,他复盘当时的情景:" 最后 20 米时已知道自己落后很多,到边看到排名,大脑一片空白。"
200 米蛙泳无缘决赛,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覃海洋努力消解情绪。团队的信任和心理 " 按摩 ",助他继续坚持训练,直至在男子 4X100 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收获压轴惊喜。
" 对我而言,那枚奥运金牌最大的意义,是之后每次遇到困难都会给我坚持的力量。想到当时那么难都能做到,那种力量一直支撑着我。" 跌宕的巴黎之旅,终迎梦寐以求的金色结局,覃海洋在时隔一年后仍然感慨万千," 走出比赛状态再看,其实更有感触,会很想哭。还好自己没有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与大家一起顶住了压力。"
从地狱级难度开始一路通关,覃海洋在巴黎收获的不仅有人生首枚奥运金牌,更有无可取代的成长经历。而今,轻舟已过万重山,26 岁的他将所有挫折和荣光沉淀为强大韧性," 面对压力更游刃有余,也更清晰地找到自己想要的。"
从玩命 " 卷 " 到理性 " 卷 "
巴黎奥运会后的蜕变,在日常训练和随后每一次比赛中,具化为覃海洋口中的 " 放下 "。" 放下自己的一些固执,放下对绝对完美的执念,放下单纯对结果的追求。" 他发现,当自己学会接受任何结果," 其实心里就没什么困难了。"
过去,对于自我要求极高的覃海洋,一直是公认的 " 卷王 "。同组的奥运冠军张雨霏不止一次调侃他 " 太卷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觉得只要把自己 " 卷 " 到极致,就能取得理想结果。" 我可能对自己太苛刻了,每件事都过于追求完美,后来意识到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巴黎的经历让覃海洋明白," 把自己逼得太紧,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想要的成绩,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这种玩命式的 " 卷 ",曾让他产生一种错误的安全感。" 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拼命去练,感觉只要多练一点,状态就可以好一点,心理上才觉得安全。" 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安全感,不仅没有带来他期待的状态提升,反而造成身体超负荷运转,加剧伤病和精神负担。
" 春锦赛时,自己想法比较多,对于成绩的追求有些急。教练当时有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不要觉得你是谁,下去游就是了。" 波尔所倡导的简单专注,正是覃海洋当下的追求。专注于过程,不被结果或压力束缚,他变得比以往更加从容。
" 现在的心态,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每件小事做到最好。当一件件小事像拼图一样拼起来,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志在登顶下一座高峰的覃海洋,以 "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 自勉。他依然全力做最好的自己,但会更多从身体状态、伤病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估,力求达成最高效的平衡。
" 以前是玩命‘卷’,之后要更加科学和理性地‘卷’。" 他笑言,自己会 " ‘卷’得更聪明一些 "。
为中国蛙泳填补空白
新加坡世锦赛包揽 100 米、200 米蛙泳两枚单项金牌的亮眼表现,是对覃海洋重塑自我的最佳肯定。霸气十足的庆祝动作和冠军宣言,临场自导自演的 " 第八道奇迹 ",在这场新周期的大赛首秀中,自信稳健的 " 蛙王 " 又回来了。
" 其实还不能说强势归来,距离最佳状态只恢复到六七成。" 相比于奖牌和成绩,覃海洋更在意自己的比赛状态和信心累积。不同于过往总觉得还能做得更好,这一次他在自我评价时给出了 100 分的满分," 我认为自己做得非常棒。最满意的是在压力之下,自己的内心更平静,能将现有水平完全发挥出来。同时也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提升空间,在最难的新周期第一年收获了强大的信心。"
" 巴黎奥运会前有这种想法,也是过度紧逼自己的表现。拿到奥运会金牌后,其实已经没有遗憾了。" 覃海洋坦言,迈入新周期的自己变得更加纯粹," 下一届奥运会,我之所以还想去争夺单项冠军,不是为了要证明自己,而是想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为国家作更多贡献,去填补我们在蛙泳项目上从未获得奥运冠军的空白。"
在覃海洋的言语中,有着一种浓烈的使命感,这是他决心坚持又一个四年的动力之源。" 我觉得到了这个水平之后,自然而然就建立起角色认知,要去承担这份责任。" 覃海洋认为,履行责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训练比赛中把该做的做到极致。"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不论单项还是接力,只要自己做到最好,其实就是为团队作贡献。"
随着 50 米蛙泳首次入奥,曾在世锦赛上包揽蛙泳 " 大礼包 " 的他,迎来了圆梦的更多可能。为了达成未竟的梦想,他与教练团队不断打磨技术细节,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修复伤病 " 漏洞 ",通过接连参赛来检验阶段性训练成效。" 只要控制好伤病,将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我的竞争力还会上一个台阶。" 谈及具体目标,他自信给出答案," 目标不会变,50 米、100 米和 200 米蛙泳三个项目,都要冲击冠军。"
以多元方式传递精神力量
赛场上的成长清晰可见,赛场外的蜕变也悄然发生。生活中素来以 " 淡人 " 形象出现的覃海洋,一如既往慢条斯理,却开始尝试探索人生更多可能。
" 其实我的兴趣爱好还挺多的,是一个充满生活热情的人。" 没有训练比赛的日子,覃海洋会睡到自然醒,然后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不游泳,我会选择骑行,不管是骑去看风景,还是作为运动方式,享受那种独自一人说走就走的自由。" 他透露,在自己的愿望清单上,还有翼装飞行这样极具挑战和冒险性的极限运动," 想去玩,又觉得太危险,现在还只能停留在想想。"
至于信息洪流中的纷杂声音,历经风雨的覃海洋不再刻意回避,而是有了自己的应对准则。" 换位思考,其实可以理解。我也不会太去在意外界的声音。" 他直言," 人不知而不愠。保持平和心境,同时也通过展示自己,让大家对我有更多的了解。" 这份淡然处之的通透,帮助他平衡外界关注和内心平静,亦将在未来汇成直面压力从容破浪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