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 400 米世界纪录是田径史上最有名的 " 胡子纪录 " 之一。所谓 " 胡子纪录 ",特指田径运动中长期无法被打破甚至无法接近的成绩纪录,至少保持 20 年以上。女子 400 米是田径世锦赛和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第二古老的世界纪录。
1985 年 10 月,前民主德国名将玛丽塔 · 科赫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布鲁斯体育场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 47 秒 60。在 9 月 18 日晚东京田径世锦赛决赛举行前,只有两个人在女子 400 米中跑入过 48 秒大关。除科赫外,另一人是前捷克斯洛伐克名将克拉托赫维洛娃,她在 1983 年世锦赛中跑出 47 秒 99,这正是科赫 1985 年打破的世界纪录,以及麦克劳克林 18 日晚打破的世锦赛纪录。
在田径世锦赛和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最古老的世界纪录仍由克拉托赫维洛娃保持。她在 1983 年 7 月创造的女子 800 米世界纪录(1 分 53 秒 28),至今已保持 42 年。目前,持续 30 年以上未被打破的 " 胡子纪录 " 仍多达 14 项。
从这些 " 胡子纪录 " 保持者的国籍分布中,能窥见当年的田径格局:美国以五项居首位,其中 " 花蝴蝶 " 格里菲斯 - 乔伊娜的传奇尤为耀眼—— 1988 年,她在两个月内接连创造女子 100 米和 200 米两项世界纪录,迄今仍是后辈难以逾越的高峰(100 米 10 米 49、200 米 21 秒 34)。前苏联凭借投掷和跳跃项目的垄断性实力,保有男子链球、女子铅球、女子跳远和女子 4 × 400 米接力等四项世界纪录。前民主德国占据女子 400 米跑与女子铁饼两项。英国(男子三级跳远)、前捷克斯洛伐克(女子 800 米)、古巴(男子跳高)则各有一项。
不过,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的田径赛场,正深陷禁药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监测手段更新的困境,兴奋剂丑闻在此后相继爆出。大部分当年惊艳世界的成绩,长期笼罩在 " 纯粹性 " 的争议之下。这种争议也让如今麦克劳克林们对世界纪录的冲击更具特殊意义。
在 9 月 16 日举行的半决赛中,麦克劳克林在最后 20 米未尽力的情况下跑出 48 秒 29,打破尘封 19 年的美国纪录,这让外界对决赛充满期待。在昨晚的决赛中,除麦克劳克林跑出 47 秒 78 外,来自多米尼加的亚军鲍利诺也跑出了 47 秒 98,成为历史第三人。若非下雨,也许她俩都有机会创造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