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有多古老?
如果秦始皇 " 回望 " 金字塔,他也会像今人看见秦始皇陵一样,感叹 2000 多年的历史沧桑。
这一纪录,维持了 3800 年。
在没有铁器、没有轮子的古老时代,金字塔成为人类文明史最震撼的开篇之一。
古埃及人看到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在地平线上循环往复,坚信死亡只是通往永生的渡口。
金字塔角锥形的塔身,正如同凝固的阳光射线;层层高升的结构,象征着法老灵魂攀向太阳神的阶梯。
古埃及人就这样,将信仰转化为了永恒的几何体。
有人推算过,建造这座金字塔耗时约 20 年,意味着每天要搬运并安放 340 块石头,平均每两分钟一块!
然而,这些巨石并不完全由工人用血肉之躯拖拽,而是借助尼罗河每年夏季的泛滥期,通过人工开凿的运河,把阿斯旺和图拉的石材 " 水陆联运 " 到工地。
从底部到塔尖,胡夫金字塔呈几何学上的完美形状,其底长、高度、倾角都经过精密计算。
于是,后人发现了金字塔与天文学之间的奇妙联系。
比如,吉萨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并非呈一条直线排列,而是略有错位,正好对应着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
如果你以为金字塔是一群奴隶在皮鞭下建造的,那就错了。
考古学家发现,金字塔施工队其实是个高效的组织体系,堪比成熟的建筑公司。
古埃及人是在信仰的基础上自愿加入的。他们分工明确,包括采石工、雕刻工、木工、医生、水手……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居住在专门建造的工匠村中。待遇也很好,工人定期获得牛肉、粮食、啤酒作为酬劳。
古王国时期,埃及首次确立了统一的、高度集权的强大王国。政治上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也为建造金字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此后,古埃及文明历经了王朝更迭、外族入侵,辉煌与低谷的交替。公元前 30 年,埃及沦为罗马行省,绵延近 3000 年的古埃及文明就此落幕。
但文明真的消亡了吗?
沙漠中,金字塔依然矗立。每一块石头都铭刻着人类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对不朽的渴望。
四千年后的今天,在黄浦江畔," 金字塔之巅 " 穿越时空与中国观众相见;" 古埃及文明大展 " 在遥远的东方掀起观展热潮。
此外,得益于中埃联合考古,中国作为埃及考古队的合作方,获得特许权,让许多新出土的文物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日报四集古埃及文明系列纪录片《穿梭生死: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座》9 月 27 日全平台上线,每天一集,敬请关注。
下一集,我们将沿着尼罗河一路向南来到卢克索,在神庙的殿堂里继续见证古埃及的辉煌。
出品人:曲莹璞
总策划:曲莹璞
总监制:邢志刚
监制:柯荣谊
制片人:何娜 李畅翔 张若琼
总导演:左卓
导演:焦洁
文案:左卓 裴禧盈
出镜 / 配音:焦洁 阿巴斯(埃及)
摄影:李文峰 蔡彬彬 王雨曦 王雨杰 罗斌
剪辑:袁悦 旋延鹏 李亚东
动画制作:戴砚亮 高凡淞 马旌雯 樊双乐
外联总监:焦洁 樊子豪
外联执行:黄恬恬 陈聪芷 黎炳宏
学术顾问
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
薛江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团队
特别鸣谢
上海博物馆
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
中国日报社国际部
中国日报社文教部
中国日报社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社欧洲分社
中国日报社非洲分社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李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