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百人会相关团队调研,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均可与具身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深度衔接。感知部件是供应链共用的典型例子,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价格因智能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大幅下降,这一优势可向机器人和低空经济延伸。计算芯片与操作系统也呈现共性化趋势,智能汽车算力需求快速攀升,这些芯片与机器人、低空设备在技术方向上高度一致。
汽车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制造红利特别体现在电池、热管理、芯片等环节,也可向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延伸,加速这些产业走向成熟。沃飞长空副总裁肖前志表示,从产业实践的角度上讲,希望将来电动航空能使用汽车产业 80% 的核心供应链。
企业跨界布局已成常态,特斯拉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其机器人超过 70% 供应商来自原有汽车链。国内如江淮、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也正从单一领域走向多品类开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企业知行科技已经跨界智能机器人领域,并打造出了全球首款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
张永伟预测,到 2030 年,全球聚合智能 " 三大件 " 市场规模将达近 2400 亿美元,中国聚合智能 " 三大件 " 市场规模将超过 1200 亿美元。聚合智能 " 三大件 " 有望继出口 " 新三样 " 之后,成为我国产业 " 出海 " 的新引擎。光谷已成为聚合智能产业重要基地,拥有全国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较量,而是聚合生态的协同效率," 三大件 " 将接替 " 新三样 ",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布局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