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火箭军某部聚焦实战从严开展补差强能训练

火箭军某部聚焦实战从严开展补差强能训练——

野外驻训跳出 " 舒适区 "

■穆思远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新凯

该部车队快速机动。刘志词 摄

星月当空,夜风微凉,多型装备车辆在陌生路段快速机动行进。火箭军某部方营长一边用目光扫视途经地域,一边思考哪处山地适合隐蔽待机、哪条岔路方便快速转进,在脑海中 " 预演 " 各种作战行动。

" 虽然还未抵达驻训场,但从驶出营门的那一刻起,‘战斗’就已经打响。" 方营长告诉记者。

" 练兵备战是千锤百炼的过程,只有主动跳出‘舒适区’,才能练出真本领、硬功夫。" 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为拓展驻训空间、丰富训练内容,从严锤炼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他们专门组建 " 蓝军 " 分队,区分不同地域环境和任务类型开展实战实训。今年,该部增设临河水湾、密林山地等 10 余处陌生驻训地点,通过分批次转场、交叉滚动轮训等方式,让官兵经受更多未知战场的考验。

机动途中,各主战分队以小群多路方式开赴驻训场。官兵刚抵达某野外驻训点,就接到导调组 " 进驻即打 " 的命令,各作战单元立即与 " 敌 " 展开激烈较量。硝烟未散,复盘总结随即展开,红蓝双方围绕指挥筹划、隐蔽伪装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该部领导介绍,为聚焦实战补差强能,此次驻训,他们不断提升训练难度,科学制订不同课目训练计划,倒逼官兵找差距、查弱项,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训练质量;增加午夜后反击训练频次,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集智攻关、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训练方案;区分指挥员、主要骨干、备份号手等不同层级,细化岗位职责、处置流程、战场分工,帮助官兵提升适应战场需求的战斗技能……

一次路线勘察行动中,一辆勘察车突发故障,综合防抗班组指挥员打开发动机盖观察研判后得出结论——发动机配件老旧需更换。还没等修理员赶到现场,驾驶员已自行完成配件更换,训练继续展开。

看到这一幕,负责现场督训的该部作训参谋并不意外:" 未来战场情况复杂多变,对官兵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培养更多满足战场需求的全能型人才,才能促进部队战斗力建设。" 这名作训参谋介绍,他们探索推行 " 一专多能、一兵多用 " 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官兵不断拓宽能力边界,大部分官兵掌握两门以上专业技能,大幅提升了战场适应能力。

" 从‘一岗精’到‘多岗通’,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思维的转变、能力的提升。" 某发射营田营长介绍,为进一步培塑官兵战场思维,他们要求各分队官兵围绕任务地域和重点目标展开 " 一地一案、一情一案、一段一案 " 研究,对作战环境、行动方案钻研不透的不许转场,倒逼官兵主动思战谋战研战,不断提升应急应战能力。

日前,该部一场快速机动部署训练拉开帷幕。在验收此前研究成果的答辩环节,田营长对照原定昼夜部署转换方案,提出野外驻训的 3 类 10 余项改进措施,顺利通过考核。走下答辩席,他立即返回战位,带领全营官兵迅速向下一处陌生地域转进。

本文刊于 9 月 16 日解放军报02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