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3小时前

用“传记式虚构”书写更多祖辈故事

是否有那么个瞬间,你曾经有过为逝去的祖辈著书立传的冲动,但却因为缺乏对他们的人生经历细节而最终放弃?是否曾经后悔自己为何没有在祖辈在世时,去多了解他们的情感而遗憾?以《微渺人生》为代表的 " 传记式虚构 " 或许能为国内的文学创作者带来更多的思路。

2025 年 8 月 19 日,《微渺人生》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此次分享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古冈主持,《微渺人生》译者兼 " 传记式虚构系列 " 主编张何之作为主讲嘉宾,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及独特的传记式虚构写作手法。

《微渺人生》作者皮埃尔 · 米雄是法国文坛备受关注且极具颠覆性的作家,曾斩获卡夫卡奖、尤瑟纳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等多项重要奖项。该书作为米雄的成名作,不仅荣获法兰西文化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还开启了他以 " 人生 " 为核心的创作脉络。

小人物也有不朽的人生

分享会上,古冈首先分享了自己阅读《微渺人生》的感受,称该书让他产生了书写家族史的冲动,尤其想弥补外婆故事资料少的遗憾,他认为这本书可能会让更多读者想要追溯祖辈的人生故事。

张何之则从书名切入,解读了法语标题 "Viesminuscules" 的深意。"minuscule" 意为渺小、微不足道,但书中所写的 8-9 位小人物,如农民、乡村神父等,读完却能让人感受到他们人生的崇高感与人性尊严,标题与内容形成的反差,成为该书的一大亮点。她还介绍了米雄的传奇人生:米雄 1945 年生于法国克勒兹地区卡兹镇的农家,两岁时父亲离家,由母亲带大并受其影响热爱文学,尤其迷恋兰波;成年后他攻读文学、做过剧场巡演,还经历过露宿街头的流浪生活,35 岁前深陷 " 写作无能 " 的困境,37 岁才完成《微渺人生》,39 岁该书出版即引发轰动。

" 传记式虚构 " 启发国内文学创作者探索写作新文体

关于书中独特的传记式虚构写法,张何之进行了详细阐释。这种写作风格盛行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文坛,形成 " 想象人生 " 书写风潮,安妮 · 阿尔诺、帕斯卡尔 · 基尼亚尔等作家均有涉猎。与传统传记聚焦杰出人物、强调真实史料不同,传记式虚构以想象力为重要创作素材,将目光投向平凡人。以《微渺人生》为例,书中 8 篇小传看似讲述他人故事,实则融入米雄自身经历,叙述者 " 我 " 既是故事讲述者,也是自我审视者,在书写他人人生的同时完成自我塑造,构成一本间接、碎片化的自传,如书中人物命运线条会与叙述者人生交汇,从他人存在中映照自我。

对于现场观众提出的 " 缺乏资料如何书写祖辈故事 " 的疑问,张何之建议可借助口述记忆、祖辈用过的物品带来的感官联想,结合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认为合理的想象与戏剧化处理能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张何之希望国内作家勇敢尝试 " 传记式虚构 " 这一体裁,通过书写小人物的故事,展现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分享会最后,张何之表示翻译《微渺人生》是一次从 " 愉悦到痛苦再到愉悦 " 的过程,不仅攻克了法语翻译的难题,更深入理解了米雄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他成长于法国 " 荣耀 30 年 "(1945-1975),见证了法国农耕文明的消亡,因而带着急迫感与责任感用文字留住小人物的形象。这种对小人物的关注与对文学的坚守,也让现场不少文学爱好者深受触动。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