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9 日晚,小米集团(1810.HK)召开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在一个小时的交流中,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提到 " 高端化 "10 次、" 苹果 "5 次,这两个词几乎贯穿了整场会议。
同日,小米公布了二季度业绩:营收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30.5%,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 108 亿元,同比增长 75.4%,连续两个季度超过百亿,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这场电话会以及这份成绩单,传递出一种小米的攻势:它正试图通过 " 高端化 " 战略,向苹果等全球头部企业逼近。
卢伟冰称:" 手机是个存量市场,但用户换机正向高端集中,高端化对小米至关重要,而核心在于技术。"
这种转向并非停留在战略口号上,而是有研发支撑。二季度,小米研发支出达到 78 亿元,同比增加 41.2%,研发人员规模突破 2.2 万人,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小米的 " 高端化 " 不限于手机,而是延伸到 " 人车家 " 全生态。
卢伟冰称,在手机、汽车、家电三个品类里,小米几乎都实现了超高端产品的突破。其中,汽车业务被视为关键。二季度,小米汽车平均售价已超过 25 万元(含税价超过 28 万元),接近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的 30 万元均价。得益于此,小米汽车业务单季亏损收窄至 3 亿元,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盈利。
如果说在高端手机和全球化能力上,苹果依然高居塔尖,那么在一些新赛道上,它的脚步却明显迟缓。苹果汽车项目早已流产,智能家居多年没有突破,AI 应用也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
在这些赛道上,小米正在猛踩油门。
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突破 200 亿元;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45%,达到 387 亿元;多篇 AI 论文及研究成果入选顶级学术会议,展示了其在端侧推理、多模态智能体等方向的探索。
在中国市场,这种错位竞争更为直观。二季度,小米新机激活量为 1150 万台,市场份额 16.8%,继续保持第一。小米高端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为 27.6%,其中 4000 元— 6000 元价位段市占率升至 24.7%,同比提升 4.5 个百分点;5000 元— 6000 元段市占率提升至 15.4%,同比提升 6.5 个百分点。高端化正从口号变为份额。
与此同时,华为的回归也在重塑中国手机市场的高端格局。IDC 数据显示,二季度,华为出货量约 1250 万台,市场份额升至 18.1%,重回中国第一。在 5000 元以上档位,华为吸引了大量苹果用户换机。这意味着小米的高端化并不是在真空环境中推进,而是在与华为和苹果的 " 三角格局 " 中突围。
在全球市场,小米的竞争优势不同于苹果。苹果高度依赖美国与全球高端市场,而小米的长处在于广泛覆盖和在新兴市场的持续渗透。
上半年,小米将 600 美元以上机型视为高端,海外这一档产品的销量已超一半;在欧洲,小米主动压缩低端机,以优化产品结构。
财报披露,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 8 个季度同比增长,在 60 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前三。区域突破尤为明显:小米登顶东南亚市场;在欧洲、中东、拉美的市场份额都为第二名;在非洲则排名第三。
卢伟冰把小米手机业务的短期目标指向 " 两亿部俱乐部 ",他认为,小米是继苹果和三星之后,出货量最有可能冲击这一目标的企业。小米希望三到五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在他看来,这不仅是销量目标,更意味着全球手机格局将重塑为两亿、一亿、五千万三个层级。
不过,上述财报数据并不意味着小米可以高枕无忧。
二季度,小米手机收入 455 亿元,同比下降 2.1%,主要原因是海外低价机拉低了平均售价,抵消了国内高端机增长的贡献。
国际化方面,小米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份额提升,但在利润最高的美国市场依然缺席,与苹果的全球化布局和盈利能力相比,差距依旧明显。
更大的差距体现在绝对体量上。苹果 2025 财年第三财季(截至 6 月底)的营收为 940.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9.63%;净利润 234.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9.26%。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苹果仍远超小米。
但趋势对照耐人寻味:苹果依靠降价维持手机业务基本盘增长,其增速保持在 9% 左右,小米的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 30% 和 75%,前者稳健,后者凶猛。
在中国市场,苹果的处境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就在小米财报公布前不久,苹果宣布将关闭大连百年城 Apple Store,这或成为其在中国首家关停的直营店。有观点认为,这是苹果在努力重振在华销售时的明显回撤,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本土厂商的集体冲击。
这种战略分野,在造车上尤为鲜明。早在 2024 年苹果取消造车计划时,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就在社交媒体上回应:" 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我们深知造车难度,3 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一年后,SU7 和 YU7 系列已成为市场爆款,易车网数据显示,售价 52.99 万元起的小米 SU7 Ultra 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这也让 " 小米能否做高端 " 的疑问逐渐转化为现实印象。
未来几年,小米与苹果的持续错位竞争,或许会成为全球科技产业最值得关注的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