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 评测频道】面对中国市场强势崛起的一众新势力品牌的挑战,身为全球车企 TOP3 的现代汽车集团丝毫不敢怠慢——作为北京现代2025 年 " 电动化转型 " 战略新能源元年的首款纯电平台SUV,北京现代EO(ELEXIO(询底价|查参配))就是现代汽车 " 掏家底 " 打造的一款面向全球的全新车型。与传统 " 新势力 " 不同,官方将北京现代EO(ELEXIO)称为 " 集现代美学、尖端科技与高品质于一身的新能源车型 ",并且还为这种产品特质造了个新词:" 新质力 "。
早在今年
上海车展前夕,EO 便完成了全球首发,但当时并未公布新车内饰,首秀效果难免打了些折扣;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增强对北京现代产品的信任,同时证明北京现代作为 " 新质力 " 的定位,官方在北京现代烟台研发中心特别策划了一场 " 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 " 北京现代 EO(ELEXIO)全球标准验证活动,邀请媒体到现场观看和参与实测。这次活动也是 EO 动态首试,主要项目包括三大碰撞测试、安全及操控等五大科目十项测试。究竟这款 10-15 万
元级别的纯电
SUV,面对众多严苛项目的挑战,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 硬核 " 研发中心打造全球车型
北京现代 EO(ELEXIO)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现代烟台研发中心的有力支撑。这次体验活动的场地到底有多 " 硬核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番:
北京现代烟台研发中心成立于 2013 年 2 月 27 日,由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独资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超 150 万平方米,是现代集团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除韩国研发总部之外,唯一面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烟台研发中心业务范围广泛,涵盖新能源车辆和一般车辆的产品调研、设计、试制、试验、法规认证等一整套汽车开发流程 。中心内设有造型、设计、环境技术、性能试验、车辆试验、碰撞试验和试制共 7 个试验楼,员工总数约 1000 人 ,具备从 0 到 1 的车辆研发能力。在过去,专供国内的
菲斯塔、这一代的狮铂拓界的测试,乃至出口车型的测试、全球车型智能座舱的研发等不少项目都在此进行 。
在硬件设施上,碰撞试验楼总投资 2.2 亿人民币,占地规模 1500 平方米,能完成产品所有的碰撞测试以及翻滚测试,且具备符合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全球主流车辆法规要求的各种设备和试
验车辆 。试驾试验楼是现代汽车在海外规模和功能最齐全的,涵盖车辆动力性能、操控性、耐久性以及
ABS智能试驾试验等。此外,还有一个总面积达 150 万平方米以上的新车试验场,涵盖 16 或 17 种试验路面,全长总计 35 千米,可对车辆进行各类性能测试。
北京现代烟台研发中心作为重要的本土化研发基地,为北京现代 EO(ELEXIO)实现 " 全球标准 + 中国定制 " 的融合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也向消费者证明了 " 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 " 这句全新的口号并非空喊,而是落到了实处。
安全测试:正碰侧碰翻滚轮番挑战
首先要观看的是安全测试,其中包含三大碰撞实验与车身结构解析,可以全方位验证北京现代 EO(ELEXIO)的安全性能。
在 25% 偏置碰撞试验中,试验车辆以 64km/h 速度进行测试。随着 5 秒倒计时结束后的一声巨响,短短十几秒便完成了 25% 偏置碰撞试验。待确认现场安全之后,工程师对试验车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试验车气囊正常打开、车门可解锁且电系统安全、乘员舱保持完整且为乘员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符合 C-IASI 中国保险安全指数评价及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标准。
侧面碰撞试验则是以 32km/h 速度进行,试验车与柱状标靶物进行碰撞,过程满足
C-NCAP与 A-NCAP 标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车同样实现气囊打开、车门解锁及电安全。
而在坠落翻滚实验当中,试验车以 20km/h 速度进行,模拟在实际道路场景下的翻滚坠落场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车气囊、车门解锁及电安全均符合标准。
能顺利通过三大碰撞实验,北京现代 EO(ELEXIO)的车身结构功不可没。据现场工程师介绍,EO 采用 "360 ° Safety 车身 ",全车 77.5% 为高强度钢,52% 为超高强度钢;
A 柱与 B 柱均为 5 层结构,其中包含 1500MPa+ 超高强钢加强结构;地板采用 " 八横七纵 " 梁设计,前后座椅下横梁使用 1500MPa 热成型钢,将电池包包裹其中;
发动机舱采用 " 多载荷传递 " 结构,通过 " 手枪梁 " 与 " 前纵梁 "(强度 1500MPa+)分散碰撞能量;乘客舱 " 神之手 " 梁结构减少舱内入侵量,防火墙下方使用 1500MPa 热成型钢拱形梁形成立体支撑。
在场的媒体听完工程师的介绍,再近距离地查看试验车碰撞和翻滚之后的车身状态,刚刚了解到的车身结构信息都与试验车一一对应上,这种现场验证的确更有说服力。
性能测试:180km/h 跑高环仍保持稳定
接下来的项目,我们来到了新车试验场进行体验。在高速环路测试中,北京现代 EO(ELEXIO)的底盘调校颇有功力,180km/h 时速下仍保持稳定,起步响应及中高速再加速能力也非常突出。此外,EO 整车造型与部件优化也提升了车内的静谧性,监测仪器显示车辆路噪仅为 63.5dB,另据同车工程师透露,EO 的电机 NVH 也降低了 3-5dB,减速器 NVH 则降低 4-6dB,因此才能有较好的车内静谧性。
高环测试之后轮到乘坐感与操控性能路测试。这个环节我们驾驶车辆来到了综合耐久性试验路,这些路段都融入了中国特色开发,涵盖 30+ 种复杂路况,包括经常被人吐槽的沙井盖路面、不规则破损路面、起伏路面、超硬减速带等等。
EO 实际的驾驶与乘坐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虽然这只是一台预计售价为 10-15 万元的家用纯电 SUV,但是其展现出来的底盘质感和舒适性表现可以媲美 30 万级的产品。落到 EO 对应的产品开发信息上,其基于现代 E-GMP 平台,配备同级最高悬架配置,采用高端减震阀及液压衬套增强隔振与稳定性;转向传动比也进行了优化,有效提升响应与跟随性,
减震器经 300 次调校兼顾操控与舒适。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努力,最终表现在 EO 身上的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驾乘舒适性。
操控与制动测试:36 米刹停 麋鹿测试车速可达 73km/h
在 100-0km/h 制动测试中,笔者所在分组的 13 位媒体对 EO 进行了轮番测试,均实现了 36 米级制动距离,而且连续 10 次制动无衰减。
现场工程师向我们介绍,EO 采用再生制动最大化逻辑,可有效提升刹车系统抗热衰退性并增加续航;而 IEB 踏板脚感也接近燃油车,且提供 3 种制动模式及 Comfort Stop 模式以减少停车晃动,确保乘坐舒适性;此外,EO 还新增 BDC 功能清洁制动盘减少振动噪音,在听觉上也给大家考虑到位了。
在横风测试项目中,主办方在现场设置了两台可以制造 12 级风力的鼓风机,模拟横风路段,体验者驾驶 EO 以 60km/h 的车速驶过横风区,车辆仅有轻微的晃动,只需要扶稳方向盘便能顺利通过,这得益于 EO 优化了悬架的几何特性,增强了车辆的抗侧干扰能力。
随后的海螺弯测试,EO 转向响应及跟随性都表现突出,优化转向传动比的效果得到了体现,而且主动主驾侧翼支撑功能也是同级独有,兼顾了动态支撑与静态人体工学,安全感和舒适感都兼顾到位了。
EO 依托最优轮胎抓地力与 ESP 稳定性,搭配 13.8 最优转向比及 MDPS 调校,转向顺畅自然,得以在蛇形绕桩和麋鹿测试中表现出稳定的操控性。我们在现场实测,监测仪器显示麋鹿测试
最高车速可达 73km/h。
极端环境表现:可适应多样工况
在高低温实验室测试中,实测数据显示,在 -7 ℃环境下,EO 低温续航下降率为 39%(基本型),优于国标平均 40% 的水平;电池热管理采用智能加热策略提升低温电量释放效率。空调系统配备了 13kw 高功率制热单元,-20 ℃环境下 60s 内出风温度达 20 ℃以上;三维智能车内气候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工况噪音低于 45dba,温度波动 1 ℃以内;双源高效热泵空调系统在 CLTC 工况下,低温能耗低至 700w,高温 550w。
而在充电与蓄电方面,EO 覆盖六大区域 99% 运营商的充电桩,是首批通过 CCTA 兼容性认证的车型;其 30%-80% 快充仅需 27 分钟,支持电池预加热 / 预冷却,-30 ℃也可正常启动充电,还支持室内外 V2L 及 11kW 三相慢充(长续航版)。
在低摩擦路测试中,EO 的 TCS RPM牵引力控制策略使通讯速度提升 75%,增强低附路面加速安全;而 RSC 再生制动稳定性控制功能提升操控性能,实测冰雪路面 70-0km/h 制动距离为 49.7m;新车的电机配置也保障了加速稳定,陷车场景算法优化则有效提升脱困能力。
全文总结
此次北京现代 EO(ELEXIO)全球标准验证活动的测试结果,既体现了现代全球技术架构的优势,也是烟台研发中心本土化创新的实践成果展示,北京现代也成为首个对外开放全维度安全测试的车企。EO 作为一款在中国研发的全球车型,肩负着现代全面向电动化转型的重任,虽然此次供媒体试驾的都是试装车,装配工艺及动态表现还没达到商品车的完美标准,但其展示出来的产品力已经足够强悍,也让在场的众多媒体印象深刻,让人更加期待 " 完全体 " 的早日到来。
此次测试还推动了《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的落地。北京现代认为,目前 10-15 万级纯电车型是受众最广、路上通勤最多的产品,但同时也是安全隐患重灾区;车企不应该把行业的最低标准用在这个价位的 " 民生座驾 " 上,更应当关乎大众消费者的切身安全,安全与售价无关,生命面前无小事,更应该高于行业标准。因此,北京现代也呼吁行业以该白皮书为蓝本,公开安全测试数据,建立可量化安全标准,共同终结市场乱象,让 10-15 万级民生级用车真正实现 " 安全无小事 "。(图:北京现代官方 文:太平洋汽车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