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23小时前

【网观西安】“退烧雨”要来?聊聊西安 40 ° 高温那些事

本文共 2112 字,阅读时长约为 3 分钟。

高温红色预警,40 ℃ +!" 烤 " 验升级,局地 42 ℃ +!持续 " 高烧 ",局地 42 ℃ +!

西安持续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气象部门连续三日发布最高级别预警。7 月 14 日至 16 日,受大陆高压影响,全市晴热少雨,核心城区最高气温达 40~42 ℃,局部超 42 ℃。此次高温具有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特点,14-16 日为最强时段,17-19 日仍将维持 37 ℃以上高温,预计 19 日傍晚至夜间将迎来一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高温缓解。

▲ 7 月 16 日 06 时 -16 时国家站气温变化趋势 图源:西安气象

高温进入强时段,常常能听到大家抱怨:" 天气预报咋才 40 ℃?明明热得都有 40 ℃以上。" 这样的疑惑,其实源于对气象观测气温和体感温度差异的不了解。

" 退烧雨 " 降临之际,网观专门资讯了气象局小伙伴,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高温的那些事儿?

热浪涌动," 感觉要被烤熟了 " 似乎不是说说而已。

7 月 15 日 14 时,泾河站观测到的地表温度高达 62 ℃,而在某些马路上,由于材料热容量显著小于测站内土壤,以及太阳直射等因素,地表温度极有可能突破 70 ℃,甚至极大可能达到惊人的 75 ℃。

即便不考虑辐射,大概我们骑行的电动车这般高度,气温也能轻易冲破 45 ℃,再加之头顶烈日、脚下滚烫路面的炙烤,这便是让人酷暑难耐的根源——有太多热量传入体表。

▲ 7 月 16 日 16 时西安市气温实况色斑图 图源:西安气象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实际感受或自行测量的温度高于气象预报呢?甚至有传闻" 气象局不敢报 40 ℃ +",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气象观测气温是严格遵守规范的测量方式得出的,观测位置位于观测场中 1.5 米高的百叶箱内(仅测空气温度),这个高度与成人呼吸带接近,更贴合人体对气温的实际感受,百叶箱的设计既能遮阳,又能保证箱内空气自然流通,使箱内温度与外界环境空气温度一致。

另外,气象观测场需满足 25 米 ×25 米的面积,地面为均匀草层,且周围空旷无遮挡。这些条件极大地排除小环境干扰,确保测量数据的客观性与可比性。而个人测量环境往往更热,测量温度多低于 1.5 米,且无遮阳措施。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个人测量值高于气象观测值。

▲气象观测气温 图源:央视新闻

为什么总感觉到热?相较于气象观测气温,体感温度不止气温那么简单,它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日晒,这就是气象上所说的短波辐射,太阳直晒,身体接受到的短波辐射热量很大,体感温度升高。排在第二位的是温度高达 70 ℃的地表释放出的红外辐射,也就是常说的长波辐射。当然,周遭空气的温度更是热源之一,如果在马路上,高度低于 1 米,空气温度可假设为 40 ℃,而靠近地表的脚部周围温度可达 50 ℃。

同时,湿度和风速也有一定影响。高温环境使得皮肤汗液不易蒸发,散热效率大大降低,加之炎热无风,人体周围热量不易吹散,就会感觉到更热更闷。即便在相同的气温下,由于湿度、风速等因素不同,体感温度也会大相径庭。

所以," 气象局不敢报 40 ℃ +" 的谣言也是不攻自破!

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数据基于统一标准的百叶箱测量,客观反映空气温度;而个人体感或非规范测量的高温,受环境、辐射等影响,与气象数据本质不同,并非" 不报 ",而是测量对象与标准存在差异。

面对高温天气,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呢,网观和气象局的小伙伴一起给大家几个科学建议。

合理规划出行与活动安排: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如若必须外出,需要做好全方位防护,着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并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携带太阳伞等。此外,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科学补水与健康饮食搭配:遵循日常补水 " 少量多次 " 原则,建议每小时饮用 200-300 毫升液体,出汗较多时,可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饮食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多食用西瓜、黄瓜、番茄等水分含量高的果蔬,适当搭配鱼虾、豆腐等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尽量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减少身体的燥热感。

优化居家环境:合理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建议设定在 26 ℃左右;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 10 ℃,减少身体因温差过大产生的不适;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重点人群防护,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中暑和热射病的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及时补充水分并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高温急症如何辨别?一旦发现有人中暑或疑似热射病,关键时刻仔细辨别和应对能救命。

先兆中暑(体温<38 ℃):典型表现为口渴、乏力、多汗、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处置口诀:阴凉处休息 -- 淡盐水补充 -- 湿巾降温。

轻症中暑(体温≥38 ℃):除了先兆中暑典型表现外,危险信号为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急救三原则要记牢,移(移至空调房或 26 ℃左右的凉快处)、脱(解开衣物束缚)、敷(冰袋放置在颈窝、腋窝、腹股沟)。

重症中暑(以热射病为例,体温>40 ℃):一旦出现 " 三无 " 症状(无汗、无意识、无尿)时,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治疗。

夏日" 热情 " 过头,消解 " 预报总比实际低 " 的小小疑惑后,大家防暑降温也要做好哦!

来源 / 网观西安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