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兑现。
今天(5 月 20 日),LPR 迎来年内首次下调。
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
相比前期水平,均下调 10 个基点,降息如期。
事实上,这次降息市场已经有预期。
5 月 7 日央行高层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官宣过下调政策利率 0.1 个百分点,将带动 LPR 下行约 0.1 个百分点。
并且以深圳为例,经过调整后,最新贷款利率——
住宅首套:LPR3.5%-45BP=3.05%
住宅二套:LPR3.5%-5BP=3.45%
公积金首套:2.6%
公积金二套:3.075%
首套住宅 5 年期以上个人商业贷款 100 万,等额本息还款,则利息总额能节约 1.96 万块。
不过,此次降息不一定所有人能够马上同步享受。
一方面,个人房贷利率调整涉及到贷款重定价日,按照目前 LPR 调整的趋势,最快的调整也是三个月重定价一次。
另一方面有的地区在这之前上调了新发放房贷的加点基数。
比如广州,就在前几天多家主要银行将新发放的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从原来的 LPR-60BP 调整为 LPR-50BP;再比如厦门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套利率下限由 LPR-50BP 调整为 LPR-45BP。
目的就是为了对冲银行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5 月 16 日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 1.43%,相比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 9 个基点,再创历史新低。
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 1.33%,相比去年 4 季度下降 0.11%;
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净息差 1.56%,相比去年 4 季度下降 0.05%;
城商行的平均净息差 1.37%,相比去年 4 季度下降 0.01%;
农商行平均净息差 1.58%,相比去年 4 季度下降 0.15%;
外资银行的平均净息差 1.35%,相比去年 4 季度下降 0.07%;
民营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 3.95%,相比去年 4 季度下降 0.16%
其中,活期存款六大行均下调了 5 个基点至 0.05%,定期存款中 " 整存整取 " 三个月至两年期限的均下调 15 个基点,三年及 5 年的均下调 25 个基点,定期存款中 " 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 一年至五年期限的均下调 15 个基点,7 天期通知存款则统一下调 15 个基点至 0.3%。
那么随着 LPR 的调整,未来为了稳住银行的利润,银行不仅可能会下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会同步调整个人房贷利率的加点数。
尤其一些房贷利率下限已经很低以及新房去库存不及预期的城市。
LPR 调整反映出市场的工具箱在迭代。
LPR 上一次下调节点是去年的 10 月 21 日,背景是在去年 10 月 17 日的国新办发布会宣布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以及降首付比例、公积金贷款利率存量贷款利率的政策。
而楼市销售依旧处于收缩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 1 — 10 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77930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5.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17.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 76855 亿元,下降 20.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 22.0%。
这个数据对比 2023 年的 1-12 月就更明显了。
而楼市方面在去年 9 月提出 " 止跌回稳 " 后成交量有所恢复,但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在今年 4 月又出现了掉头。
降首付、降利率、放松限购如今剩下一线城市,政策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如地方收储商品房,一线城市放松限购等。
所以从去年 10 月后,楼市的刺激就更依赖金融性的工具。
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持续加大,基本上由金融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推出一些配合性的政策。
比如降低公积金利率、延长购房群体商业贷款年限和年龄、推出 " 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 " 定制化购房贷款产品、碳积分抵扣房贷、购置新房贷款贴息、部分银行推出 "LPR 的调整也不例外。
一是为了让银行的资金流动起来,二是促进大家消费和投资的意愿,但最终都为了各个方面的复苏服务。
当中也包含全民关注的房子。
作者 | 飞天小女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