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阿里方面给出了答案,这已经不是饿了么一家业务的事情了。4 月 30 日,五一假日前一天,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 " 小时达 " 正式升级为 " 淘宝闪购 ",在淘宝 app 首页标签栏以 " 闪购 " 一级流量入口展示,首日上线 50 个城市,并将在数日内就推广至全国。在 4 月 30 日的同天,饿了么官方也正式发布—— " 饿补超百亿 " 正式开启第一波,表示对用户将 " 每天都有惊喜,便宜到你没脾气 "!
按照计划,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会在 5 月 6 日,即五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发动 " 奶茶攻势 ",发放一亿张奶茶免单卡(抽奖获得)。但是在 5 月 5 日,淘宝官方微信已经迫不及待的宣布:仅仅 6 天,饿了么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已经超过 1000 万单。
这一消息,或许有着多重含义:
首先,对于成熟电商平台来说,现在做即时零售起量很快。对于 " 数以亿计 " 的传统电商平台来说,1000 万单几乎轻轻松松就过了。曾经看似坚固的 " 壁垒 ",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固。
其次,如果说过去即时零售还只是战术层面博弈(小时达的时代),那么从淘宝闪购下场开始,即时零售正式成为头部电商平台真正的战略级战场。
为何日均 1000 万单如此轻松
通过淘宝闪购的计划可以看出,5 月 5 日突破 1000 万单,应该是在意料之外的事情。毕竟五一假期期间,很多打工 " 牛马 " 都跑出去玩了。淘宝和饿了么 5 月 6 号发动奶茶攻势,也是显然瞄准了年轻人这个客群和办公室这个消费场景。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淘宝闪购带来的这日均 1000 万单,主要贡献是来自直接竞争对手的 " 失分 ",还是纯粹的市场增量?
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日均 1000 万单,应该有不少是增量占比,把一些淘宝的老用户但是很少使用即时零售的人拉了进来。请注意,今天的饿了么也早已是即时零售的主力玩家,所以这 1000 万单,并不意味着全部是外卖订单,而应该是外卖加上非餐饮部分的即时零售。
这个结果,首先源于此次阿里巴巴是集中了全部优势资源,来打这一仗。根据公开信息:淘宝闪购从覆盖 200 家核心品牌开始,全面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 " 小时达 " 的货盘及价格,给消费者带来 " 电商的低价,即时零售快速送达 " 的体验。在组织上,淘系内部所有与即时零售相关的业务都将由淘宝闪购全面负责,饿了么则全力协同。
而从淘宝目前的页面可以看出,在闪购栏目下,除了外卖,还有超市便利、买药、服饰百货、手机数码几大子栏目。除了买药需求较为特殊,其他三个板块,基本上把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线下零售业态都纳入其中了。
所以,从打法上来说,淘宝闪购的入局和京东外卖不同,因为阿里电商板块在即时零售本来就有布局,平台模式有饿了么,自营模式别忘了还有个盒马。和京东外卖 " 平地起惊雷 " 不同,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打破过去的资源和业务的条块分割,真正把即时零售提升到战略高度。
此前,饿了么数次陷入 " 卖身 " 传闻,当时考虑到即时零售的发展态势,其实业内多数人并不相信阿里巴巴会做出如此 " 逆潮流而动 " 的决定。我们可以做一对比,但是最终 " 谣言 " 的终结,还是得由蔡崇信在业绩发布会上亲自表态才能告一段落。这也间接说明,彼时阿里巴巴对于饿了么背后所占据的即时零售赛道,内部的认知或与今天此时此刻还有所不同。
事实上,饿了么在阿里巴巴提出 AI 电商后,始终扮演重要角色。饿了么早在去年就已发布即时零售领域的行业内首个 AI 经营助手,帮助商家智能生成各类经营关键报表和关键数据。2025 年,平台将继续深耕 AI 与技术领域,加大投入与创新,推出更多应用于即时零售的前沿产品与服务,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体验,同时也为各位在数字化经营中创造更多增长机会。
有业内人士表示,京东外卖和淘宝闪购的迅速起量,证明从外卖导流到即时零售的设想,是成立的。
事实上,此前京东外卖做出的成绩也已经证明,外卖和其背后的整个即时零售大赛道,到了大爆发的时刻。由于即时零售相对于外卖还在发展阶段,所谓的先发优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现在消费者已经准备好了,就看商家和平台的能力了。所以新入场玩家,特别是像阿里巴巴这样成熟的电商平台,能够迅速获得市场热烈的反馈。
三国杀时代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团、淘宝(饿了么)、京东(外卖)全部入局,形成真正即时零售三国杀的局面时,不同的打法和战术选择仍旧值得研究,这也或许会对未来整个大零售时代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团对于即时零售的最大贡献,在于结合自身强地推强运营的能力,设计出闪电仓的模型。近年来,闪电仓已经开始在细分领域进行深耕细作,目前已知的包括酒水、宠物、美妆、成人用品等。闪电仓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了电商平台对于大连锁的 " 迷信 "。
最初的即时零售玩家认为,这个模式需要数据高度协同,最好是强强联合,所以应该电商平台找大连锁合作。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即时零售的发展一度弱于预期,陷入瓶颈中。但是闪电仓出现后,很多人才发现,其实早期发展无需想那么多,该跑马圈地就要跑马圈地。
京东与其他两家最大的不同,在于自营的基因和拥有一家上市的物流公司。因此,京东外卖入局后,更加重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表现为更加注重对供给侧(商家)和服务端(骑手)权益的保护。京东如果真的愿意在即时零售战场打持久战,那么这个打法也可以持续。
一个原因是在京东入局时,整个即时零售战场的解决方案已经高度多元化。起初,即时零售无非是生鲜前置仓和超市到家两种基本模型(盒马的店仓一体算在超市到家里)。但是近年来,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已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可以店仓一体,也可以店仓分离(山姆模式)。可以做大连锁的配送,也可以做夫妻老婆店的到家。可以做精选 SKU 的自营前置仓(叮咚买菜),也可以做大仓模式(朴朴超市)。有些大品牌甚至自己下场做了自己的前置仓。而在闪电仓领域,也出现了专业仓和综合仓的不同选择。
当市场的玩家很多,局部的竞争开始出现一些白热化甚至有泡沫的趋势时,消费者一方面胃口都被吊起来了,另一方面也会出现选择的困难和信任成本的增高,这个时候强势渠道(平台)是可以笼络住部分人心的。
还有一点,今天的即时零售已经过了 " 唯小店论 " 的阶段,走过了笔者此前说过的 " 否定之否定阶段 "(参考《许冉刘强东接连上阵,京东和美团在争论什么》一文),品类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全品类的电商平台加上自营物流,也是有优势的。
而在阿里巴巴这边,由于配送履约主要由饿了么这边统筹,因此,对于服务端的优化,也是饿了么的任务。4 月初,在上海举行的蓝骑士圆桌恳谈会上,饿了么对计价算法进行公开,与骑手、物流商代表及专家学者等一起坦诚交流,进行多元化沟通,以进一步透明化算法逻辑,保障骑手接单公平、收入公平,持续加强骑手权益保障。
据介绍,饿了么计价算法的理念是,确保骑手收入与劳动付出相匹配,让骑手获得合理且有竞争力的报酬,算法会综合考量市场供需情况、订单配送效率、配送难度等因素,计算订单完成配送的合理价格。其中,为提高骑手的收入,平台会优先提供顺路等配送效率更高的订单;还会基于特殊情形进行补贴,对于重量、时段、天气、距离等影响效率的因素,会测算并给出补偿金额。
5 月份,淘宝闪购的入场,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拉上了天猫旗舰店的资源。这其实也是很多大品牌的机会。
在专业领域,迪卡侬、名创优品等零售品牌都很早就加入了即时零售战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澜之家最近也宣布全量门店入驻京东平台。即时零售专家张陈勇则披露,屈臣氏计划开 50 个前置仓。
这说明,现在不仅是平台看到了即时零售的机会,很多大品牌也看到了即时零售的势能。即时零售的购物逻辑目前还是 " 搜索 + 功能 " 导向,其实对于大品牌,是存在一定品牌稀释作用的。所以,有嗅觉的大品牌都会抢先入局,占个好位置,保证自己的私域流量的质量和留存。一方面增加销售业绩,另一方面,也保持品牌对消费者的心智影响力。
从这一点来看,淘宝通过闪购调动类似天猫商家这样的优势资源入局,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实际上会模糊消费者所谓线上线下的体感,帮助天猫品牌争取更多原本属于线下零售市场的份额。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即时零售战役,组织上是由淘宝来统领协调,这也说明了即时零售在阿里巴巴电商体系的重要性。至少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即时零售已经从局部战争升级为 " 正面战场 "。
当然,在战争的初期,大力补贴是免不了的。这一次,总不会有人传言阿里要卖掉淘宝吧。(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 | 房煜,编辑 | 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