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央视财经 1小时前

我国脑机接口技术,重大突破!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 5 年多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 " 神经蠕虫 "(NeuroWorm)。这项技术标志着生物电子接口(脑机接口、人机接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范式转变。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 9 月 17 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 " 神经蠕虫 " 的制备方法及实物图

据了解,在脑机接口等神经接口系统中,电极是连接电子设备和生物神经系统的核心界面传感器,是脑机接口中 " 接口 " 的核心所在。然而,当前植入式电极均为 " 静态 " 的,植入后只能固定位置、局限采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脑机接口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研究团队受蚯蚓在土壤中灵活运动和分段感知能力的启发,通过精巧的电极结构设计和卷曲技术,将制备在超薄柔性聚合物上的二维电极阵列卷曲成一根直径仅约 200 微米的纤维。这根纤细的神经纤维电极沿轴向集成了多达 60 个独立的生物电信号采集通道。研究人员在纤维头部嵌入了一个微小的磁控单元,使得植入后的 " 神经蠕虫 " 能够在外部磁场的引导下,在脑组织或肌肉上等软组织中主动前行、转向,精准抵达目标区域进行动态监测。

这项技术为解决长期临床植入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医生未来或许无需再为电极的轻微错位或目标漂移而烦恼,有望通过无创的体外磁控实现体内设备的精准复位。另外,该技术也为未来生物电子设备走向主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近期热门视频

你会关注

16 国发表联合声明!

" 嘎子哥 " 被行拘!

勿忘!勿忘!

5000 亿元!央行专门设立→

深夜重磅!美联储宣布降息 25 个基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监制:柯成韵

主编:郁芸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