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时代财经 1小时前

银行股回调倒车接人?9 月 6 家银行股东增持 “上车”,董监高加入 “护盘”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昕迎

在银行板块回调之际,近期,多家上市银行股东及董监高人员 " 借机 " 发起增持。

9 月 11 日晚间,光大银行(601818.SH)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进展的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该行控股股东中国光大集团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了 1397 万股其 A 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 0.02%,增持金额 5166.10 万元。

同日,南京银行也公告称,7 月 18 日~9 月 10 日期间,该行大股东紫金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以自有资金增持南京银行 5677.98 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 0.46%。

除了上述两家银行,9 月以来多家上市银行有股东增持动作落地。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 9 月 12 日,光大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华夏银行、青岛银行等 6 家银行,均已在月内发布股东 / 董监高人员增持计划或进展公告。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银行股东或高管的增持,正发生在银行板块震荡回调之际。自进入 7 月中下旬以来,A 股三大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银行股则出现了一轮明显回调,Wind 银行指数(882115.WI)从 7 月 11 日的高点至今,已跌超 7%,区间最大回撤达 -10.32%。与大行相比,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的调整更为明显,在 7 月下旬至今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如民生银行、厦门银行、上海银行等均产生了超 15% 的跌幅。

9 月 12 日,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向时代财经表示,内部人士选择在市场调整期主动增持,本质上是用实际行动传递对当前股价合理性的认可,既是对公司基本面韧性的信心背书,也暗含对短期市场情绪过度反应的修正意图。

" 这种操作背后,既体现了对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企稳信号的积极解读,也反映出对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企业信贷需求回暖、资产质量压力缓释等长期趋势的乐观预期,客观上起到了稳定市场信心、夯实板块安全边际的作用。" 其认为。

9 月 12 日,银行板块跌幅延续,截至当日收盘,Wind 银行指数收跌 1.56%,板块内 42 只个股中,41 只飘绿,其中浦发银行跌超 3%,齐鲁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等均跌超 2%。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8 月底以来增持频现

9 月 11 日,南京银行公告,7 月 18 日~9 月 10 日期间,该行股东南京紫金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以自有资金增持了 5677.98 万股、占比 0.46% 的南京银行股份。增持后,紫金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合计对该行的持股比例由 12.56% 增加至 13.02%。

以南京银行区间股价来看,在上述增持区间内,股价先小幅上涨,并曾在 8 月 8 日触及 12.20 元 / 股的高点。此后,跟随银行板块整体走势,股价有所回调,8 月中旬以来至今跌幅已近 10%。

7 月 18 日~9 月 10 日期间,南京银行跌幅超 3%,区间均价为 11.50 元 / 股。若以区间均价来估算,紫金信托此次增持合计耗资约 6.53 亿元。

无独有偶,成都银行的两家股东也在 8 月底、9 月初对该行实施了增持。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由于成都银行股价持续超过原增持计划设定的价格上限,该行的股东增持计划曾一度 " 搁浅 "。

据成都银行 9 月 5 日公告,8 月 27 日~9 月 4 日期间,该行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分别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了 477.55 万股、436.45 万股成都银行股份,累计增持金额分别达到 8700.10 万元、7959.35 万元。

事实上,成都银行上述增持计划最早披露于今年 4 月。彼时该行称,上述两家主体拟自 4 月 9 日起的 6 个月内对该行实施增持。不过,因成都银行股价长时间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等因素,直至 8 月初上述增持计划仍未落地。此后 8 月 9 日,该行又发布增持计划调整公告,称增持计划将不设定价格区间,根据该行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择机实施。

除了重要股东,近期亦有上市银行的董监高人员出手,自掏腰包拿出真金白银 " 护盘 "。

9 月 11 日,华夏银行公告,自该行此前增持计划发布以来至 9 月 9 日,该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部分总行部门、分行、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了 422.93 万股华夏银行股份,累计增持金额 3190.20 万元。

9 月 8 日,苏州银行亦披露称,包括该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多位高级管理人员,计划自 9 月 8 日起至 12 月 31 日(含当日)止,合计增持股份不少于 420 万元的苏州银行股份,增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市场分歧何在?

事实上,过去两年间银行股已经历了一轮上涨,伴随着近期 A 股市场的不断升温,银行股的集体回调让板块出现 " 见顶 " 的信号;但另一方面,大股东和管理层不断增持银行股,险资仍在持续买入;另外,银行股 " 高股息 " 的红利资产属性仍被不少投资者所看重。

银行股亦是参与中期分红的大军,在半年度业绩出炉后,9 月以来陆续有上市银行将中期分红事宜提上日程。

截至 9 月 12 日,在上市银行中,民生银行、苏农银行、常熟银行均已派发 2025 年中期红利。此外,Wind 数据显示,已有超 25 家上市银行的中期分红方案通过董事会预案,合计中期现金分红总额超 2300 亿元。

在薛洪言看来,当下市场对银行股的分歧,本质上是 " 防御价值 " 与 " 弹性空间 " 的认知博弈。" 一方面,板块安全边际确实稳固,多数银行 4% 以上的股息率提供了较强的收益托底,上半年业绩企稳信号与机构配置‘欠配’状态形成基本面支撑,使得银行股在波动市场中仍具配置吸引力。"

在股息率方面,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2 日收盘,张家港行、长沙银行的股息率已回升至超 6%,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沪农商行股息率均超 5%,42 家上市银行中有 20 家银行股息率超 4%。

从公募基金二季度重仓持股情况来看,招商证券此前一份研报曾指出,2025 年 Q2 主动偏股基金持有银行股的比例为 4.87%,尽管已经在增配银行,但仍然不及主要指数中银行股占比的提升速度,欠配进一步扩大,未来主动基金增配的空间仍然较大。

另一方面,薛洪言同时指出,当前市场的分歧点在于超额收益的获取难度。若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提升,资金可能更倾向流向高景气成长赛道,银行股作为低波动板块的相对收益空间将受限;同时部分银行经前期上涨后估值优势减弱,也让部分投资者对短期性价比产生犹豫。

其还认为,后续银行板块大概率呈现 " 基本面托底、市场风格主导弹性 " 的特征。" 经济回升带来的信贷需求改善、资产质量预期修复,以及高股息的现金回报能力,将为股价提供坚实基础,中长期仍具备获取绝对收益的空间。但短期来看,若风险偏好持续升温,资金可能流向高成长赛道,银行股弹性相对受限。此外,板块内部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经营稳健、区域经济基础扎实、零售业务优势显著的银行会更具韧性。" 薛洪言表示。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