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果脯 樱花隧道
昨天晚上 22 点,「鸽」了 6 年的《空洞骑士:丝之歌》终于上线,算是了却不少玩家的执念。毕竟,这款游戏实在让人等了太多太多年,而且曾有过多次定档后跳票的「案底」,不知道把多少人都整出了 PTSD,尊称它为「丝之鸽」。
哪怕直到现在游戏真的上了,借此玩梗的玩家也都不在少数。
当然,这种玩梗基本来源于玩家们对《空洞骑士》的高度认可。上线前,「丝之歌」的定档就倒逼多家游戏厂商调整宣发节奏,避其锋芒。上线后,「丝之歌」更是实打实让大家感受到了自己的热度有多高——游戏没有开启预购,所以大家都是现买现玩,直接导致昨天 Steam 也因为大量玩家涌入下单,服务器原地崩溃。同理,Switch、Xbox 等主机平台服务器也未能幸免,不少玩家同样卡在了付款界面。
来不及第一时间入手的玩家,也不忘借此继续造梗:无法成功购买游戏的服务器,成了诸多「丝之歌」玩家面临的首个 Boss。
没办法,能把独游做到这份上,《空洞骑士》确实是独一档。截至目前,《空洞骑士》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 1500 万份,累积收入超 10 亿人民币,而它的开发团队 Team Cherry 却仅仅有 3 人。在过去不少游戏发布展会上,续作「丝之歌」的呼声甚至不亚于许多知名 3A 大作。
当然,跳票这么多次仍不失信任与期待,本质更多是因为 Team Cherry 过去积累了足够厚实的口碑。
《空洞骑士》最初以「饥饿骑士」的名头在游戏大赛中一炮走红,开启众筹正式投入开发后,愣是从原定的 2015 年一路跳票到了 2017 年。尽管当时他们解释是为了打磨游戏,但恐怕不少人都有过开发商「卷钱跑路」的担忧,直到游戏最终上线,才用足够高的质量和完成度完成自证。
后续「丝之歌」的出现也多少沾点类似的缘分和意外。原定计划里,「丝之歌」只是《空洞骑士》的 DLC,玩家扮演「大黄蜂」探索新地图,但随着深入开发,Team Cherry 的想法越来越多,游戏也越做越大,于是「丝之歌」又跳了一路票,拖了 6 年以续作的形式登场。
发售后,「丝之歌」也不出意料登顶了全球热销榜,全球同时在线人数超 50 万。
从产品表现来看,「丝之歌」较前作有了不少改动,比如取消护符系统,着重于可锻造、升级的装备及道具系统。地图风格也变得更为明亮,富有生机,强调用多层次的色彩塑造空间感。而战斗方面,游戏也变得更为强调节奏和操作手法——主角的治疗技能更难攒,同时单次治疗量变得更多,玩家很容易在「濒死」和「满血」两种状态中来回变化。
只不过「丝之歌」这两天的经历并没有想象中顺遂,比如游戏的中文翻译质量就遭受了不少玩家吐槽,里面运用了大量拗口且难懂的表达,既不现代,也不古典,甚至有人觉得「不如丢给 AI 机翻」。
考虑到团队核心成员只有 3 人,这或许算不上 Team Cherry 自己的锅,而是单纯没找好本地化团队,毕竟类似的问题其实在不少国外独游的中文文本里都时常可见。但对于「丝之歌」这等体量的作品,出现本地化问题也确实不应该。
结合昨天出现的服务器崩溃问题,「丝之歌」开局也迎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尽管过几天游戏大概率评分就会回暖,但尽快解决具体问题,本质也是制作组需要拿出来交给玩家的态度。
本文来自"36 氪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