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氪获悉,无感化面部理容品牌「GREENLAB 绿所」近日宣布完成近千万元 Pre-A 轮融资,本轮由合享创投投资,资金将用于新品研发量产、品牌打造等。
「GREENLAB 绿所」(以下简称 " 绿所 ")成立于 2023 年,于 2024 年 6 月上线首款产品,定位 " 无感化面部理容 ",致力满足 " 精致懒 " 的男性用户需求。据青眼情报数据,绿所在 2025 年上半年男士彩妆品牌中位列 TOP1(以主要线上渠道的 GMV 市占率计)。目前,绿所首创的 " 原初修颜乳 " 已成为其主力单品。
尽管消费整体不振,男士美妆还是那个 " 高增长 " 的存在。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男士美妆市场的增速约 6.4%,但从大盘数据来看,2024 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 1.1%。
绿所创始人 William 曾在德勤、腾讯就职,数据敏感让他看到了机会——行业增速亮眼,无论从用户视角还是行业观察角度来看,"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大,还没有哪个品牌真正成为他们心智首选。" 数据热、市场冷,外界对男士美妆领域的普遍体感与 William 的感受类似。
需求的真伪被广泛争论,但更多从业者没能意识到的是,与真实需求相比,同质化、刻板的产品供给早已滞后。
用一年时间研发产品、组建团队,绿所赶在 2024 年 618 大促的节点,上线了首批产品——围绕熬夜场景、抗蓝光辐射的「胡枝子微酸分层洁面泡沫」,以及主打消炎祛痘的「灵芝玻尿酸精华乳」。
但绿所在那次大促中以 " 惨淡 " 成绩结尾——将男士美妆的大概念拆分为 " 护肤 " 与 " 彩妆 " 来看,前者盘子更大,品牌壁垒也更高,其中的流量费用、时间成本、市场教育成本都不在新品牌力所能及范围。更重要的,护肤对更多男性用户而言就像那个 " 可有、也可无 " 的 " 痒点需求 ",而当面部情况已经影响社交,是否有一款产品能真正遮盖瑕疵,或许才是 " 痛点 "。
618 大促像一块 " 试金石 ",让新品牌直接面对最高峰的需求、检验产品的市场说服力,也是自我调整的有效参考。很快,绿所完成了品牌定位与产品线的调整,转而主攻男士 " 美妆 ",构成今天的 " 绿所 "。
什么是无感化面部理容?
人人爱美。但走到今天,整个市场对男性美妆这件事仍旧误解颇深。
一种误解在于社会语境,爱美的男性被轻易贴上 " 矫揉 "、" 做作 "、" 娘炮 " 等满带偏见的标签。即使是在今天,男士走进丝芙兰或美妆品牌专柜,依然不免招来异样目光。绿所也不希望男生被 " 化妆 " 框住,因此有了 " 理容 ",他们希望打破偏见,成为一部分中国男生面部理容的心智首选。
随着社会观念的嬗变,状况在不断改善,美妆品牌也纷纷入局。欧莱雅集团旗下巴黎欧莱雅男士、碧欧泉男士系列推出已久,更多国际美妆巨头、中国公司近几年开始加码男士业务。
但另一个误解又出现了——品牌对男性美妆需求的认知也带有浓烈的 " 刻板化 " 烙印。布满货架的海洋系、肌肉男产品,通常以控油、补水为默认卖点,拔干、刺痛成为普遍存在的使用体验。一方面,男性用户对调整面部状态的需求未能满足;另一方面,审美趋势在变化,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早已不再执着所谓 " 男子气概 " 的包装,而是更加接受前沿、新锐的品牌表现形式。
消除偏见、跳出自嗨、看到真实,是绿所从创立第一天起就在做的事情。
绿所团队在初期的用户调研中发现," 怕麻烦 " 是相当一部分男性用户的第一需求。它的背面是个简单问题——用户需要易用、且体感弱的产品。" 绿所希望让他们在不带心理负担、没有刻意感的情况下,打理好自己的面部状态。"William 对 36 氪说。
「无感化」,成了绿所的第一个关键词。此外,在男性的理容需求上,发型是一种,也跑出了 " 即山川 " 这样的头部品牌。而 William 认为,男生要焕发真正好的仪容状态,面部情况也极为重要,黑眼圈、痘坑、痘印等问题都会极度影响整体状态——「面部理容」,构成绿所的第二关键词。
围绕「无感化面部理容」定位,绿所的产品从包装、使用方式、色彩等方面,都在传递一种轻松感、自然感。最爆的「原初修颜乳」让用户能以最简单的方式 " 徒手上妆 ";「无暇气垫霜」的外包装没有任何 logo,能用洗面奶洗净;「微焦定格散粉」的包装同样延续简约前卫的视觉风格,且特意调制了更接近肤色的色号——气垫具备消炎、抗氧化功效,散粉含有冻干且整体分量较市面平均水平更重,但成分、功效、含量等元素在品宣中被弱化," 我们要把产品做得很好,但不用过度强调,教育用户不如成为用户。"
「无感化」的定位,无形中也被延伸到了品牌表达中——不是 " 拿着喇叭吆喝 ",而是通过更柔软、更贴合消费场景的活动形式触达消费者。
一个例子是,在深圳福田,绿所开设了一个小驻点,由 4 个封闭式的小隔间构成,每个隔间仅有 2~3 平米,没有店员、只是提供产品与「无感」面部理容的空间,感兴趣的用户可以毫无压力地进店体验。观察下来,其男士进店率大约 20%,远高预期,也变相验证了用户需求。
用一款「原初修颜乳」,击中「精致懒」人群
一个鲜活的品牌,一定能让用户在提起时联想到鲜明而具体的形象。对绿所来说,「无感化」该如何被大众理解?William 的团队也问自己," 我们当然希望品牌有无感化的形象,但这个词不够拟人化,它背后的人性究竟是什么?"
" 怕麻烦 " 的用户,被绿所 " 重新翻译 ",定义为核心用户画像——「精致懒人群」。它的内在涵义,是一种追求高效便捷、同时不妥协生活品质的现代生活态度,核心是用 " 懒 " 的生活方式,实现 " 精致 " 的结果。
其中,最能代表无感化、精致懒的产品,是绿所的大单品「原初修颜乳」。这款产品开创了一个全新品类,在配方调配上区别于传统的粉底液与素颜霜,既减轻粉底的厚重妆感,又比素颜霜有更强的遮瑕能力。无须卸妆、洗面奶即可洗净的特点,也映射了品牌的「无感化」理念。
上线第一个月,「原初修颜乳」便实现 50 万元销售额。目前,这款产品的月增速仍保持在 30% 以上,在绿所品牌中的销售额占比超过 70%。
与用户交流产品使用体验时,绿所团队发现,男性的消费极度理性、忠诚度也高,一旦认可某个产品或某个品牌,便会无限复购。这在绿所的实践中也有所体现,目前其男性用户复购率超过 3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女性护肤美妆产品的平均水平。
「精致懒」,同样切到了部分女性用户的痛点。在小红书平台,不乏女性博主和用户发布对绿所「原初修颜乳」的种草贴,称一步到位、免去繁琐化妆步骤。女性美妆市场发展成熟,从水乳、精华到防晒、粉底液、遮瑕等,每个环节都有无数可供选择的产品,女生的化妆台也被填得满满当当。但相当一部分产品将不断上新、怼原料、打功效、请代言视为第一要义,却忽略了最必要的使用场景。
" 我们希望让好看等于简单,而不是等于繁琐。"William 说。从男性市场辐射到女性用户,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这个出发点的正确性。
如今,绿所的「原初修颜乳」出现了不少模仿者,他们仍决心拿下品类心智。对团队而言,当下优先级第一的事情,是把「修颜乳」这个品类做深、做透,新产品的开发、品牌的推广都将围绕这款大单品进行延展。
接下来,在「原初修颜乳」之外,绿所还将推出不同场景下的「修颜乳」,比如适配徒步场景、或是能在恶劣天气下实现抗寒抗风抗水等的功能细分型修颜乳。护肤线、香氛线在相对更远的规划中,但面部美妆线仍是绿所近三年的核心所在。
走向线下,在「a+b+c」之外发现品牌的「d+e+...」
线上取得不错成绩后,绿所正筹备进入线下。
线下当然是品牌表达的一个重要阵地。绿所希望能借此与用户对话,让无感化、精致懒这样的品牌理念进入真实世界,面对真实的人去做表达。
另一重意义在于,线下也是消费品牌看到用户、听到用户、理解用户的窗口。用户的穿着喜好、进店时提了什么样的购物袋,线下的每个细节都直观呈现着 " 我是谁 "、" 我喜爱什么 " 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美妆大牌重注线下,但并不考核 " 专柜转化率 " 的原因。
William 将男性用户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从未有过美妆护肤消费的 " 铁直男 ";二是有过水乳、洁面等基础消费的人群,也是占比最高的一个群体;三是极其精致、甚至会购买高端女性品牌产品的用户。其中,第二类人群构成了绿所的主力用户。
绿所希望在「精致懒」以外,发现主力用户的更多内在共性。对 William 而言,用户画像就像一个 "a+b+c+d+e+..." 的无限等式,绿所现阶段或许确立了 a、b、c,但 "d+e+f" 的部分是什么,也坚持探索。
长期亲身参与每一场用户访谈是一种方式,线下则是另一个打开思路的渠道。面对尚未完全成型的等式,绿所也在继续寻找答案," 我希望去了解线下的用户是谁,他真正需要什么。"
面对美妆这样的成熟行业,中国从来不缺好的供应链和产品,缺的是真正一线的市场洞察,这是绿所擅长的,也是它始终在做的。
投资者观点
合享创投创始合伙人杨孟衡表示:投资绿所,源于其在男士美妆赛道中展现出的独特价值与深层潜力:团队深耕用户真实需求,开创性推出 " 修颜乳 " 这一全新品类。更值得肯定的是," 无感化 "、" 精致懒 " 的品牌主张并非空洞口号,而是深度融入产品研发、极简包装设计与场景化营销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期待这种以创新为根基、以长期价值为导向的定力,能重新定义男士美妆的价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