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华社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 B 类股强势非常,是港股市场备受青睐的概念之一,板块内多达26只概念股录得翻倍上涨,科伦博泰生物 -B(06990.HK)、乐普生物 -B(02157.HK)、和铂医药 -B(02142.HK)等多股迎来飙升。
而在 IPO 市场,还有更多创新药企正赶赴港股市场,其中就包括于近期递表的 BlissBio Inc.(以下简称 " 百力司康 "),高盛、华泰国际、建银国际是此次 IPO 的联席保荐人。
已获多轮融资,高瓴参与投资
说起百力司康就不得不提及其创始人魏紫萍博士和周宇虹博士,这两位创始人均拥有亮眼的学术背景与丰富的业界经验。
根据招股书,魏紫萍博士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士、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曾在阿斯利康(AZN.US)、百时美施贵宝等药企从事研发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在制药业拥有逾 25 年的药品研发经验。
周宇虹博士先后获得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及遗传学硕士学位、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微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曾在 Morphotek,Inc. 担任抗体开发高级总监,拥有逾 25 年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研发经验。
2017 年,魏紫萍博士和周宇虹博士创办了百力司康,总部位于杭州。百力司康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开发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
ADC兼具抗体的靶向选择性及高细胞毒性药物的细胞杀伤力。作为靶向治疗,ADC 旨在利用抗体将细胞毒性药物选择性地递送至肿瘤细胞。该组合设计有望降低脱靶毒性,同时允许在全身治疗中使用原本难以耐受的强效细胞毒性药物,从而改善治疗窗口和疗效。
ADC疗法是增长最快的癌症治疗方式之一,有着 " 黄金赛道 " 之称。而得益于行业及自身的快速发展,百力司康已经获得了五轮融资,每股成本也在连续增长,涉及多名机构投资者,包括夏尔巴投资、高瓴、东方富海、卫材、VMS等。
据悉,百力司康提交 IPO 申请时,上述权利自动终止,但如果公司 IPO 失败,则相关特殊权利将自动恢复。
和卫材绑定较深,曾签订授权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百力司康这些年的发展和股东卫材(Eisai)有着很深的关系。
周宇虹博士任职多年的 Morphotek,Inc. 就是跨国药企卫材于 2007 年收购的子公司。另外,在创立不久后,百力司康就和卫材签订了许可协议,可行使在 HER2、EGFR 和 B7-H3 靶向 ADC 中使用艾立布林连接子的全球独家权利。
艾立布林是一种具有多方面作用机制的 ADC 有效载荷,可抑制微管平衡以诱导细胞凋亡。目前,百力司康共有4款处于临床阶段的 ADC产品,分别靶向 HER2、EGFR、B7-H3、CD73,其中三款都以从卫材引入的艾利布林为有效载荷。
2023 年 4 月,百力司康与卫材签订合作协议,授予卫材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 BB-1701 的选择权。根据协议,如果卫材行使这一权利,百力司康将获得相应的行权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总计高达 20 亿美元的后续开发与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的销售分成。
根据协议,卫材已向百力司康支付预付款和开发里程碑付款,并开展乳腺癌2期临床试验。
不过,招股书披露,卫材同意百力司康将独自负责 BB-1701 未来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并决定不行使其战略合作选择权。其后于2025年 5月,百力司康与卫材就 BB-1701的临床试验合作开发事宜订立逐渐终止合作协议。
这也意味着,BB-1701 研发过程中的部分确定性收益下降,百力司康承担的风险相对增加,但后续成功后获得的潜在收益也意味着更大。
聚焦 ADC黄金赛道,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
由于候选产品均处于临床阶段,百力司康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不过由于授权交易的存在,公司取得了一些收入。
数据显示,2023 年、2024 年,百力司康的收入分别为 1.80 亿元(人民币,下同)、2259.1 万元,几乎全部来自于与卫材订立的临床试验合作开发协议,主要是合作里程碑付款及向卫材提供研发相关服务等的收益。
利润端,2023年、2024年,百力司康的年度亏损分别为 2.06亿元、5.57亿元。
结语
目前,百力司康的产品均处于临床阶段,后续的研发及商业化工作仍需大量资金支持。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百力司康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 4.32亿元,并不算充裕。因此,此次的 IPO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于 IPO 募集资金的用途,百力司康拟用于:推进BB-1701核心产品研发及预期商业化;推进其他关键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资助其他现有管线资产及新候选药物的持续研发;资助技术平台及生产设施的持续发展与升级;用于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